往事如斯
70 走向现代:20世纪中国雕塑大事记(连载之一)

    1900年-1927年
    20世纪头十年,中国传统雕塑虽然已经接受了不少外来因素的影响,但它的各个分支形态仍然在各自的路径中延续。程式化的中国雕塑具备未经系统整理却很完整的体系,它不同于其他任何文化系统的雕塑艺术。
    1900年 庚子 清光绪二十六年
    我国现代雕塑先驱者、开拓者李金发出生。
    1901年 辛丑 清光绪二十七年
    德商培高洋行设计的华俄道胜银行上海分行(今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上海外滩落成。其入口门廊两旁置一对青铜人物坐像,正面壁柱饰有人面浮雕。这是我国较早以现代雕塑作为建筑装饰的实例之一。
    我国卓越的现代雕塑家滑田友、倪小迂出生。
    1902年 壬寅 清光绪二十八年
    我国现代雕塑事业的开拓者陈得位出生。
    1903年 癸卯 清光绪二十九年
    我国现代雕塑事业的开拓者蒋玄怡、程曼叔出生。
    1904年 甲辰 清光绪三十年
    李鸿章族人筹措资金塑造的《李鸿章铜像》建立在上海李公祠 (今华山路)。雕像为李鸿章戎装佩刀,站立于一个底座上。后因底座腐朽,该雕像在一次大风中倒塌。
    我国卓越的现代雕塑事业的开拓者、教育家刘开渠出生。
    1905年 乙巳 清光绪三十一年
    我国现代雕塑事业的开拓者高庄、金学成、陆涵生出生。
    1906年 丙午 清光绪三十二年
    我国现代雕塑事业的开拓者廖新学、郑可、周方白、周宝庭出生。
    1907年 丁未 清光绪三十三年
    我国现代雕塑事业的开拓者何荣、黄心维、张充仁、陈士文出生。
    1908年 戊申 清光绪三十四年
    我国现代雕塑事业的开拓者曾竹韶、李鸿义、王临乙、孙彩文出生。
    1909年 己酉 清宣统元年
    我国现代雕塑事业的开拓者王朝闻、刘荣夫出生。
    1910年 庚戌 清宣统二年
    我国现代雕塑事业的开拓者郎绍安、卢鸿基出生。
    1911年 辛亥 清宣统三年
    辛亥革命,成为中国社会大革命的开端,以宣扬西方民主与科学为主旨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则成为包括雕塑在内的文化革命的开端。
    法租界公董局为纪念在上海上空做飞翔表演而失事丧生的法国飞行员环龙,于上海顾家皂公园(俗称法国公园、今复兴公园)内建立环龙碑。碑上置有环龙的青铜头像,碑面刻有“君为在中国第一次飞行家,奋勇死义,实增法国光荣”字样。
    1912年 壬子 中华民国元年
    11月23日 刘海粟与乌始光、张聿光、汪亚尘、丁悚等创办私立美术学校,初名上海美术院,后于1915年改名上海图画美术院。校址设在上海乍浦路7号。
    12月 雕塑家张祖武出生于广东省高州。
    1913年 癸丑 中华民国二年
    2月 上海美术院正式成立并开始招生,张聿光为校长,乌始光任校监。
    中英官商合力在上海外滩江海北关署(今汉口路外滩海关大楼)对面马路的江边绿地上建立《赫德铜像》,以纪念他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达48年之久。此雕像根据他的一张照片制作而成。
    1914年 甲寅 中华民国三年
    梁竹亭赴加拿大留学,入温哥华美术学校学习雕塑专业。
    1915年 乙卯 中华民国四年
    中华美术协会成立于日本东京,江小鹣任会长,由中国留日学习美术的部分学生联合发起组织,它既是留学生的联谊机关,也是备作课外习画和会员之间进行艺术交流的场所。1920年解散。
    陈夏雨出生,台湾台中人,1936年赴东京,进入雕塑家朝仓文夫私塾作塾生。后入日本东京艺术学校雕塑科留学,师从水谷铁也和藤井浩祐。
    1916年 丙辰 中华民国五年
    关于什么是雕塑,雕塑是何种物体,当时中国社会中人们知之甚少。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有关雕塑的知识才逐渐开始输进。早在我国新文化运动初期,蔡元培先生就积极宣传,于本年5月在巴黎“法国华工学校师资班”上课时,专门讲了雕塑部分,在此简录于下:
    “雕刻之术,大别为二类:一浅雕凸雕之属,象不离璞,仅以折锷起伏之文写示之者也。如山东嘉祥之汉武梁祠画像,及山西大名北魏造像等属之。一具体之造像,雕刻之工,面面俱到者也。如商武乙为偶人以象天神,秦始皇铸金人十二,及后一切神祠佛寺之像皆属之。”
    “雕刻之精者:一曰匀称,各部分之长短肥瘠,互相比例,不违天然之状态也。二曰致密,琢磨之工,无懈可击也。三曰浑成,无斧凿痕也。四曰生动,仪态万方合于力学之公例,神情活现,合于心理学之公例也。吾国之以雕刻名者,为晋之戴逵。尝刻一佛像,自隐帐中,听人臧否,随而改之;如是者十年,厥工方就。然其像不传。其后以塑家名者,唐有杨惠之,元有刘元。西方则古代希腊雕刻,优美绝伦,而十五世纪以来,意法德英诸国,亦复名家辈出。吾人试一游巴黎之鲁佛尔及庐逊堡博物馆,则希腊及法国雕刻术,可略见一斑矣。”
    “相传越王勾践,尝以金铸范蠡之像,是为我国铸造肖像之始。然后世鲜用之。西方则自罗马时竞尚雕铸肖像,至今未泯。或以石,或以铜,无不面目逼真焉。”
    “我国尚仪式,而西人尚自然。故我国造像,自来袒胸,观音赤足,仍印度旧式外,鲜不具冠服者。西方则自希腊以来,喜为裸像;其为骨骼之修广,筋肉之张弛,悉以解剖术为准。作者固不能不先有所研究,观者亦得为练达身体之一助焉。”
    蔡元培先生更是在课中讲到:“音乐建筑皆足以表示人生观,而表示最直接者为雕塑。”
    1917年 丁巳 中华民国六年
    《杨斯盛青铜立像》在上海川沙县浦东中学落成。此为纪念他在1907年捐资30万两白银的毁家办学之善举而立。
    国立北京美术学校正式开办前曾设两年学制的中等部,学生毕业后可升入本科,另办有师范班。学校开办时招收第一批学生30余人。
    1918年 戊午 中华民国七年 
    4月15日 国立北京美术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前身)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的积极倡导下创立,首任校长为郑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开办的美术学府,代表了国家和民族对美术教育重要地位的确认,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
    蔡元培先生在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演讲,提倡学校增设雕刻科。他说:“以美学不甚发达之中国,建筑、雕刻均不进化,… …甚望兹校于经费扩张时,增设书法专科,以助中国图画之发展,并增设雕刻专科,以助西洋画之发展也。”并提出“既习美术,当图以美育普及于社会。”
    4月18日 《北京大学日刊》刊载了有关《中国第一国立美术学校之开学式》的详细报道。
    12月 上海图画美术院创办的月刊——《美术》杂志创刊。鲁迅曾以“庚言”笔名在《每周评论》上发表评论文章,给予《美术》杂志热情的赞扬和肯定。
    1919年 己未 中华民国八年
    4月24日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在汉口仁济医院病逝。同年在京张铁路八达岭青龙桥车站竖立一座全身站立铜像,墓碑采用花岗石镶边黑色大理石,其上刻写着500余字的“詹天佑先生生平”。并建詹天佑纪念馆。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一件保存完好的20世纪铜制雕塑。
    9月28日 天马会成立于上海,由江小鹣、丁悚、刘雅农、张辰伯、杨清磐、陈晓江等六人发起。该组织专门研究中国画、西画、图案、雕塑和工艺美术。“天马会”先后共举办了八次大型展览,引起社会巨大的反响。1927年春季该会正式停止活动。
    12月1日 蔡元培先生在北京《晨报》副刊上发表题为《文化运动不要忘美育》文章,首次提出雕刻美化市容环境的主张:“几条大道的交叉点,必设广场,有大树,有喷泉,有花坛,有雕刻品。小的市镇,总有一个公园。大都会的公园,不止一处。有保存自然的树木,加以点缀,作为最自由的公园。”
    十九岁的李金发与林风眠同去法国。这年一起去法国留学的还有张道藩、郎静山等60多人。在此之前,我国去法国留学的学生都享受公费,此后便中断了。我国政府提出:“勤于工作,俭于求学”的精神,李金发是勤工俭学的学生之一。金发幼年时喜欢文学、美术,但从未画过画,对雕塑更是无知。到了巴黎后,由于参观了巴黎的美术馆,精美的美术和雕塑作品感染了他的心灵,从而对立体感很强的雕塑产生了兴趣,由此便恋上了雕塑。
    李金发与林风眠先在枫丹白露市立中学学习法语。1921年他们转到蒂戎国立美术专门学校。 李金发选学的是雕塑。他在巴黎学习十分刻苦用功。为了学好基础,他除了每天认真地在课堂上习作外,还常常从学校挑来泥土,在狭小的房间内勤奋学习。他做了林风眠、刘既漂的写生头像。其中一件表现紧皱眉头、闭目、双唇微微张开的形象。这件作品于1922年送往巴黎参加巴黎沙龙展,被选入参加展出,这是中国人的雕塑作品首次出现在巴黎沙龙展览会上。
    经国务会议通过,正式批准国立北京美术学校本科设中国画、西画和图案三个系(图案系至1922年才正式建立),停办师范班和中等部。北京美术学校聘请陈师曾、王梦白、姚茫父、萧俊贤、吴法鼎、李毅士任教。
    从20年代后期到1937年,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加上当时雕塑界的努力,促成了本世纪中国大陆雕塑的第一次繁荣。
    1920年 庚申 中华民国九年
    李铁夫开始研究雕塑、绘画等。
    上海图画美术院改名为上海美术学校,设立有雕塑等科,是中国近代雕塑教育的先导。
    欧亚艺术研究会成立于江苏徐州,由王琹舫、闵泳百发起组织并主持。
    台湾雕塑家黄土水的作品入选具有权威性的“日本帝国美术学院展”,成为第一位台湾社会公认的美术家,揭开了台湾近代雕塑发展的序幕。从此,台湾近代的雕塑完全脱离了宗教功能,创作与雕技分离。自黄土水成名之后,一度没有人传承,后陈夏雨逐渐崭露头角。严格来说,自1920代到1945年抗战胜利,仅有上述二人撑住台湾雕塑界的场面。
    1921年 辛酉 中华民国十年
    青年时代的周恩来在巴黎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了解和考察欧洲革命,他当时曾经热情地向国内介绍西洋雕塑。他在巴黎参观了卢浮宫后,于9月10日给在国内的释孙寄了三张明信片。其中一张是介绍法国著名雕刻家罗丹的作品《青铜时代》。明信片上这样写着:“《青铜时代》,这是有名的罗丹雕刻,不用我介绍了。此像陈列在卢森堡美术院中。”
    上海澄衷中学为其创办人建立《叶澄衷铜像》。与此前后,南洋公学(今交通大学)也建立了该校创办人盛宣怀的铜像。
    上海美术学校在校庆10周年纪念日之时,定名为上海美术专门学校。从1911年筹办到1921年改名,为上海美术专门学校的初创期。
    国立北京美术学校改名为北京美术专门学校。20世纪初最早留学欧、日、美的一代名师会集在美专,传播新知,开展美术教育讨论。
    张充仁进入爱尔兰人安敬斋(F. Enry)创办的土山湾印书馆,从事制版、摄影,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始学习油画,还学习了素描和法文。这为张充仁的艺术人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922年 壬戍 中华民国十一年
    年初 吴法鼎的《意大利雕塑名家阿尔写谛君》一文发表,1月14日蔡元培为此文写附文:“我国习西洋绘画者较多,而尚无习雕塑术者,鄙意西洋雕塑与绘画,有极密切关系,久有延访雕塑家之意。适吴法鼎先生以阿君在北京之状况见告,闻之狂喜。因先请先生序其事略,布之日刊,以介绍于本校同仁。”
    6月 蔡元培又在《教育杂志》上发表《美育实施的方法》文章,对社会教育、公共场所提出施行美育的具体方案,提出喜爱建筑、雕刻者可进建筑、雕刻、图画学校,美术馆可以陈列雕刻复制品,以及市容装饰雕刻作品等等。他写道:“欧洲都市最广的道路,两旁为人行道,其次公车来往道,又间以种树,艺花,及游人列坐的地方二三列,这自然不能常有的。但每条道路,都要宽平;一地方内各条道路,要有一点匀称的分配。道路交叉的点,必须留一空场,置喷泉、花畦、雕刻品等。”
    北京的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上海美专成为国家认定的私立美术专门学校。
    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成立,这是继北京美术学校之后由国家开办的公立美术学校,在南方极具影响力。
    “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组织“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聘请各学科专家开始草拟中小学课程标准纲要。经委员会讨论决定扩大小学图画教材范围,作业增为绘画、塑造、剪贴(原属手工教材)3种,并将建筑艺术、雕刻、工艺美术等列为欣赏和研究项目。
    1923年 癸亥 中华民国十二年
    3月 《美术》杂志创刊,四川省成都高等师范学校美术学会编辑,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出版发行。
    1924年 甲子 中华民国十三年
    李金发完成雕塑学业后,从巴黎偕其法国夫人屐妲回国,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雕塑系,并用大量的诗歌、论文将近代西方美学思想和雕塑介绍到中国。他先后担任上海美专教授、杭州国立艺术院雕塑系主任。当时国人对雕塑艺术并不了解,很多人认为雕塑就是刻图章。在这种氛围中,当年报考该校雕塑系的学生只有2人。
    上海宋公园(今闸北公园)内落成革命志士《宋教仁坐像》,该像为石雕。
    郑可赴法国留学,先后在里昂、哥伦诺布职业学校学习木雕。
    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上海侨民回国参战的死难者而建的《欧战纪念碑》(又名《和平女神像》)坐落于今上海延安东路外滩。此作品抗战期间被日军所毁。
    红叶画会成立于北京,由王子云发起组织,兼任会长。
    梁竹亭毕业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国立美术专科学校雕塑科。 后任广东省立艺专教授。
    滕白也留学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习雕塑。1927年任美国华盛顿大学助教。
    1925年 乙丑 中华民国14年
    3月12日 孙中山先生逝世。治丧会为了建立孙中山先生纪念像,邀请刚从法国归来的李金发设计。李金发热情应承。他把塑像设计做成后,因为主事人要求表现孙中山先生形象要“老成持重,目烁闪光”,而亲属则要求“英气勃勃,呼之欲出”,两种意见相左,越改越糟,后又重新制造一座,但都未能使订主满意。当时负责筹建纪念碑的孙哲生,便登报向全国雕塑界征稿,国内应征者只有4人,其中还包括捷克斯洛伐克雕塑家一人,后又向苏联雕塑界征稿,结果没有一件入选,纪念像因而没有做成。
    李金发在广州时创作的纪念碑有《伍廷芳铜像》、《邓仲元铜像》等。还有《画家黄少强头像》、《何氏头像》等,活跃于当时国内雕塑界。上海商务印书馆教育杂志的李石岑先生在20年代赞李金发为“我国雕塑界之泰斗”。
    金学成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可能是已知的最早入党的雕塑家。
    郑可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学习雕塑。
    周轻鼎留学日本东京川端洋画学校。
    北京美术专门学校改为北京艺术专门学校。缘于闻一多、赵太侔、余上沅等教授建议增设音乐、戏剧二系。
    在欧亚艺术研究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徐州艺术专科学校,王子云担任学校唯一的美术史教师。
    1926年 丙寅 中华民国十五年
    1月20日 教育部拟聘林风眠任北京艺专校长,1月27日,艺专学生会全体学生投票,林风眠以111票当选。3月2日正式就职。林风眠就职始末:1923年暑假后,北京艺专首任校长郑锦辞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陈师曾、吴法鼎、李毅士等五人,引起学生的不满和抗议。校方拒绝学生要求,先后开除35名学生(其中包括刘开渠),引
起罢课斗争。后又经历“刘百昭校长风波”。当年冬天,通过蔡元培的举荐,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易培基电聘林风眠,任命其为北京艺专校长,请了法国油画家克罗多到校任教,并取消开除学生的决定,校内学潮平息。林风眠兼任教务长和西画系主任。学校设西画、国画(系主任萧俊贤)、图案(系主任黄怀英)、音乐(系主任萧友梅)、戏剧(系主任赵太侔)五系,并增设雕塑系。
    由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良友》画报创刊。画报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此为早期发表介绍西洋雕刻和国内雕刻作品的画刊之一。
    12月,《良友》第10期发表国内作者万古蟾的浮雕作品《妇女头像》。万古蟾是一位雕塑爱好者,当时他任上海国光长城影剧布景主任。
    春 李金发在上海为蔡元培先生做一件写生头像,这是我国现代雕塑的早期作品之一。李金发塑造蔡元培戴近视眼镜,头发向后梳理,上唇留小胡须。手法写实,5月27日上海《时事新报》报道此事:
    “上海李金发,乘蔡元培来沪之便,愿为蔡氏塑一肖像,作为纪念。蔡闻之欣然,并云‘弟得附绝技以不朽,荣幸之至,感荷之至。’闻该像成后除赠蔡氏外,并翻制一具,为将来北京大学树立铜像之模型。”
    程曼叔赴法留学,进法国里昂美术学院学习雕塑。
    王临乙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后由徐悲鸿先生推荐转至中央大学美术系。
    李金发所翻译的米开朗基罗的诗歌发表于《艺术界》杂志上。这是介绍西洋大雕刻家的诗作。米开朗基罗的诗是无题的,纯出于感情。
    李金发编著的《雕刻家米开朗基罗》一书出版。该书介绍雕刻大师米开朗基罗的艺术成就。这是一本我国早期介绍西洋雕刻家的专著,起到了传播和发展我国雕塑艺术的作用。
    1927年 丁卯 中华民国十六年
    3月 《良友》画报第13期开始发表介绍法国雕塑作品。自此以后,法国近代著名雕刻家罗丹、吕德、卡尔波等雕塑名家的作品陆续在我国面世。
    5月1日 由林风眠发起的“北京艺术大会”正式开幕,以北京艺专校园为主会场,海报、广告、宣传招贴布满全城,展出美术作品3000余件,含中国画、油画、雕刻、图案、建筑等。
    11月 《良友》画报第21期发表我国雕塑作者伍千里作的《孙中山先生胸像》。
    蔡元培任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南京中华民国大学院 (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院长。同年,在南京举行了全国艺术教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增设艺术委员会,任命林风眠为主任委员,筹备成立国立艺术大学。蔡元培主持大学院艺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通过了《筹办国立艺术大学之提案》,其中拟设大学预定组织为五院:一、 国画院,二、 西画院,三、图案院,四、雕塑院,五、建筑院;或将中西画合并,则一、绘画院,二、雕塑院,三、建筑院,四、工艺美术学院等四大院,“… …此国立艺术大学之大体计划也”。由留学欧洲的林风眠、林文铮和王代之负责建校,学校定名国立艺术院,校址定在杭州西湖之滨,直属于中华民国大学院。蔡元培和林风眠都竭力主张将雕塑专业纳入现代艺术教育。
    奉系军阀统治北京时,曾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艺术专门学校等九所国立大学合并为京师大学校,北京艺专改称京师大学美术专门部,并分为男子部和女子部。
    晨光美术会改名“晨光艺术会”,下设绘画、音乐、雕塑、戏剧四部,同年4月上海“四·一二”事件后,自动解体。
    北伐军进驻上海时,金学成任上海市临时政府专员。
    李金发任武昌中山大学教授。
    李鸿义毕业于北京瑞成雕刻学校。
    曾竹韶从南洋回国。
   (待续)

页数: 共 1/1 页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中国雕塑学会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中国雕塑学会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备案号:京ICP备12008679号 
中国雕塑学会官方微博:中国雕塑学会CSI(新浪)
微信号:china-sculp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