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斯
56 走向现代:20 世纪中国雕塑百年大事记 (连载之二)

    1928年~1934年
    1928年 戊辰 中华民国17年
    3月26日 国立艺术院在杭州孤山罗苑举行开学典礼。艺术院设有绘画、雕塑、图案、建筑等系,开办之初蔡元培任院长,不久改由林风眠为校长,教务长是林文铮。教授有潘天寿、吴大羽、李超士、蔡威廉、克罗多(法国人)、林文铮、孙福熙、李金发、王静远(女)等人,王子云任讲师。李金发任雕塑系主任。刘开渠为助教兼图书馆主任,雕塑教授。学生有四十几人,首批学习雕塑的学生有陈得位、罗才荣、胡有刚、陈策云、王巽之、沈小吾等六名。在院分部照胆台一间平房内,设立了中国第一个雕塑教室,这时,泱泱大国才诞生第一个现代雕塑教育的实体。后来的学生有艾青、张谔、曾竹韶等。蔡元培参加了首届开学典礼。自此,雕塑开始列入我国的艺术教育,又聘俄罗斯教师薛洛夫斯基和英籍教师魏达教授雕塑。后来考入雕塑系的学生有:
    罗裁云 四川乐山人
    徐正之 江苏盐城人
    魏寿山 山东菏泽人
    梁洽民 四川遂宁人
    陈基嘲 四川卢县人
    陈伟岭 四川巴县人
    叶凤鸣 江苏昆山人
    5月 刘开渠得到蔡元培帮助赴法留学。8月,刘开渠从上海搭法国邮船前往法国。在船上,他认识了林铁。邮船8月底抵达法国马赛港,刘开渠转坐火车前往巴黎。到巴黎后的第二天,他即前往参观卢浮宫美术馆和巴黎凯旋门楼上的军事美术馆。次年,刘开渠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雕塑系。
    郑可进巴黎市立工艺美术学院学习陶瓷、染织、造币。
    李金发在上海创办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美育》杂志(不定期,十六开本),大量撰文和发表图片介绍西方绘画、雕塑、摄影、音乐、舞蹈和文学艺术作品。编辑有屐妲(女)、宝锷、许寿裳、张聿光、王一亭等人,杂志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以道林纸印刷,是当时国内印刷精工的艺术刊物之一。《美育》杂志出版了三期,1930年停刊。
    《美育》杂志第1期发表《十九世纪法国三大雕刻家——吕德、卡尔波、罗丹》,法国近代著名雕塑家的作品开始与中国读者见面;发表李金发的《孙中山先生胸像》,作品下面附有李金发的声明:“据朋友说,前广东中山大学某纪念日,陈设总理像一座,上有李金发作字样。我有点奇怪,因为我从来没有到过广东,在上海作的又没有发到外间去,这一定是冒充,固不欲叼他人杰作之光,顺此声明。”12月,《美育》第2期发表李金发介绍法国著名雕刻家布德尔的文章。布德尔是罗丹的学生,这期《美育》也发表了罗丹的雕塑作品数件;本期也发表了蔡元培赞扬李金发的书法手迹:“文学纵横乃如此,金石刻画臣能为。”
    《美育》杂志发表登载苏联雕刻家在大山石壁上凿刻列宁头像的工作场景照,并附文“此方法极有不朽之意义”,以此表明对这种雕刻方式的提倡。
国立杭州艺术院校刊《阿波罗》杂志创刊出版。12月1日,第3期上发表林文铮的文章《莫忘了雕刻与建筑》,首次在国内论述雕塑与建筑二者结合之关系。
    刘荣夫赴日本留学。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将北京改称北平,京师大学校改为中华大学,不久改为北平大学,原艺专部分改为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聘请徐悲鸿为院长。
    梁竹亭留学回国,在广州、香港等地从事雕塑创作活动。
    张充仁任《图画时报》编辑。
    1929年 己巳 中华民国18年
    1923年成立的运动社积极开展活动,终于促成了1929年其成员在上海的作品展览会。同年,促成了教育部第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在上海举行,此为民国美术史之先举,意义深远。但此时的中国雕塑尚在初期发展阶段,未能在展览会上与观众见面。
    《美育》杂志发表李金发《罗丹雕刻与现代主义》、《艺术之本质及其命运》、《科学与美》、《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艺术与生活》、《近世美学价值问题》等数篇论文。该刊还转载李金发1928年在上海《申报》上发表的关于我国美术教育问题的文章《吾国艺术教育》,他在文中主张科学方法,“毫无科学方法,不能给后者门径。”提出的问题是:“在校学三、四年,只会画静物,不会画人,画法粗野。”发表李金发的雕塑作品《伍廷芳铜像》、《蔡元培胸像》、《东方女性像》以及反映儿童题材的作品《好整以暇》等。
    其中的《伍廷芳铜像》是李金发做的纪念像,高2.7米,落座于广州观音山上。这件纪念像是为纪念伍廷芳而建立的。伍廷芳是广东新会人。1842年生于新加坡,不久随家归国居广州,曾留学于伦敦,攻读法律。辛亥革命时,他宣布赞同共和,随孙中山先生参加民主革命。这件作品,表现伍廷芳坐在硬沙发上,身穿长袍马褂,神态持重,突出体现这位政治活动家的个性。艺术手法细腻,体积饱满,是件形神兼备的精品。可惜这件作品今无存。
    由徐悲鸿先生争取得到了福建省教育厅赴法公费留学的两个名额后,选派了其优秀的的两名青年学生——王临乙和吕斯百赴法国进行美术深造。根据当时艺术教育的需要,徐悲鸿先生指定由王临乙学习雕塑,吕斯百学习绘画。王临乙进入里昂国立美术学院学习雕塑。
    陈士文赴法国留学,先后在里昂国立美术学院、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巴黎国立大学艺术考古学院深造。
    由于共产党员身份暴露,金学成经党组织批准赴日本留学。
    程曼叔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雕塑家布夏工作室学习。
    李金发为上海南京大戏院(今上海音乐厅)创作了一件墙壁浮雕像。这块浮雕有12米长。表现的人物众多,气宇宏大。画面描绘有音乐、舞蹈和摄影人物,多为裸体。浮雕的中心,静坐着一位身披大袍的男人,左右分别塑造一腿跪地的一个裸男和一个裸女形象。两人各伸一只手共捧着一只象征艺术之花的古瓶,目视观众。后面,分别描绘一些翩翩起舞的舞蹈者,其中夹杂着演奏家和蹦蹦跳跳的儿童,姿态优美。浮雕的两边末端,有些人物身穿衣裙,衣褶似古希腊式的波浪式褶纹,装饰感强,人物的组织与结构富有节奏和韵律。这是我国早期有雕刻裸体的作品之一。这件浮雕以人物众多和巨大而著称于中国艺坛,是中国近代大型装饰雕塑的萌芽。
    王合内进入法国尼斯国立学校,专攻雕塑。
    曾竹韶赴法国留学。先后在里昂艺术学院、巴黎高等美术学院雕塑家布夏工作室学习雕塑,并自修音乐。
    江小鹣创作《陈英士骑马纪念碑铜像》,立于杭州西湖畔。这是我国近代早期纪念碑的大型雕塑之一。
    刘开渠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雕塑系,师从法国著名雕塑家朴舍教授,后为其做助手。朴舍教授的作品很多,卢森堡和凯旋门楼上的军事博物馆均藏有他的作品。他的艺术手法近似罗丹,但又与罗丹的造型不同,他的作品结构严谨,形体完整。刘开渠受他的艺术影响很深。同年还结识了法国雕塑家布德尔和马约尔等人。当年布德尔逝世,他参加了葬礼。
    1930年 庚午 中华民国19年
    11月l 2日 国民党中央在中山陵祭堂(今南京市孙中山纪念馆)举行了隆重的孙中山坐像揭幕典礼,此为法国巴黎美专校长、雕塑家隆德夫斯基应国民政府邀请所做。整座主像选用上等意大利白色大理石,耗时一年完成,由法国巴黎运到南京。雕像表现孙中山坐在太师椅上低头看蓝图。孙中山身穿长袍,上身穿短褂,双膝上横展着一幅大图纸,两只手按在图纸上,仿佛在图纸上寻找地名似的,他的衣裳饰着华丽的圆形图案,质地似丝绸。坐像底座四侧,刻有以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为内容的6幅浮雕:《如抱赤子》、《出国宣传》、《商讨革命》、《国会授印》、《振聋发聩》、《讨袁护国》。此像今无存。
    国立杭州艺术院改称,改系为组,并设音乐组。
    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西湖一八艺杜”准备在广州举办美术作品展览。该社申请从杭州运送展品至广州的清单上,注有油画、国画、图案、雕塑、水彩和摄影作品等。雕塑这时首次被列入参加展览会。但这次展览未知何故没有办成。
    雕塑家江小鹣创作《孙中山先生铜像》作品,立于湖北武昌市马厂附近。表现孙中山先生站立,身着大褂,左手稍提,下垂的右手拿着一顶毡帽,神采奕奕,仿佛是在视察地形。作品今无存。
    广州市美术学校设雕塑进修班,由留学欧美的陈锡钧教授主持教学,李金发任教授,学生有张松鹤等。
    雕塑家岳仑的雕塑作品获法国艺术联合会巴黎沙龙展览会名誉奖。
    江小鹣创作《黄兴铜像》。
    蒋玄怡留学日本,学习雕塑。
    刘开渠创作《马克思肖像》,参考照片是由同班同学,马克思的外孙龙盖提供的。
    国立西湖艺术院美术作品赴日本展览。展览名称为“中华民国国立西湖艺术院展览”,地点在东京上野公园东京府美术馆内,展出作品220件。赴日随展人员有林风眠、王子云、吴大羽、林文铮、蔡威廉(蔡元培之女、林文铮之夫人)、季凤白、潘天寿、李朴园、袁慰宸、斋藤佳三等人。展览于本年7月8日开幕。展品分别陈列在四个展室内,一室为油画、粉画、国画、雕塑;二室全系油画;三室为图画、水彩;四室为农民手工艺品及各种文具用品等。展品中以林风眠的作品最多,作品出售订价最高的则是王静远的雕塑,时值日元2500元。此是我国首次在国外兴办美术作品展销。
    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定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简称上海美专。
    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改名为国立北平大学艺术职业专科学校。同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取消校名中的“职业”二字,改称北平艺术专科学校。
    1931年 辛未 中华民国20年
    9月 张充仁远涉重洋,乘邮轮赴马赛,10月即考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攻读油画及雕塑,师从阿尔佛雷德·巴斯天(Alfred Bastien),在油画班里张充仁是巴斯天教授最得意的学生之一,屡获嘉奖。
    12月20日 国立杭州艺专美术理论教员李朴园编著《中国艺术史概论》出版。此书把建筑、雕刻、绘画从古代至近代分期论述其发展概要,首次将古代雕塑以及近代雕塑的概况记述于艺术史论中。
    周轻鼎由日本转赴法国留学,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雕塑系学习。
    金学成考取日本国立东京美术专门学校学习雕塑。
    王子云以杭州艺专驻欧代表名义赴法留学,先后在巴黎国立美术学院雕塑系、  巴黎装饰艺术学院装饰雕塑系学习,并到欧洲各国进行考察。
    “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 在上海虹口每日新闻社举行。其中展出杭州社员的作品180件,包含油画、雕塑、木刻及图案等作品。我国近代雕塑由此开始在展览会上与观众见面。
    雕塑家梁竹亭为广州市立女子师范学校做《女篮运动员》雕像。雕像为石质。女运动员蹲着,双手抱着篮球。雕像立于学校门口,现已无存。
王临乙在法国里昂国立美术专科学校学成雕塑毕业后,又以优秀的成绩考入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校雕塑系进一步深造。此期间的雕塑处女作为《女人头像》和《耶稣降生告知》。
    雕塑家岳仑在上海举办个人雕塑展览,展出个体雕塑、肖像及胸像和浮雕等作品。他是我国第一个举办个人雕塑展览的艺术家。
    画家徐悲鸿去江西南昌,在庙宇中看见民间艺人范振华所作的木雕神像,其栩栩如生的形象使他非常惊异。后来,他拜托傅抱石代购一件木雕《农民头像》和一件木雕《水牛》。徐悲鸿十分推崇范振华的精湛技艺。
    萧传玖进国立杭州艺专雕塑系学习。
    台湾雕塑家黄土水英年早逝,其遗作展在台举行。
    1932年 壬申 中华民国21年
    1月 在法国留学的刘开渠与吕斯百、王临乙、常书鸿等人发起组织“中国留法艺术学会(研究会)”,过程是:
    当年元旦,刘开渠和吕斯百在巴黎发起新年聚会,参加者有建筑学者虞炳烈、音乐学者虞炳烈夫人,雕塑家刘开渠、曾竹韶、王临乙、程鸿寿、李韵笙(女)、陈芝秀(女),油画家吕斯百、唐一禾、陈策云、马霁玉(女)、张贤范(女)、常书鸿、陆傅文(女)和周圭等人。他们为了关怀和发展祖国的文艺事业,研究决定成立留法艺术研究会。会名定为“中国留法艺术学会”。留法艺术学会成立后通过国内《艺风》等各类文艺刊物发表文章和美术作品,向国内读者介绍西洋雕刻、绘画和其他艺术。至1933年中国留法艺术学会发展会员有:刘开渠、曾竹韶、王临乙、李韵笙(女)、陈芝秀(女)、程鸿寿、滑田友、郑可、王子云、吕斯百、唐一禾、陈策云、马霁玉(女)、张贤范(女)、常书鸿、陆传文(女)、周圭、虞炳烈、黄显之、庄子曼、胡善余、韩素功、杨炎、秦善、陈士文、程曼叔、唐亮等。
    2月 《神车》创刊,杭州艺术运动社编辑出版,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消费社发行。1935年出版了第三卷第10期后停刊,每卷10期,共出版30期。本刊是现代美术期刊中唯一的雕塑专业刊物。第三卷第2期是《刘开渠雕刻专号》。
    4月 徐悲鸿带领中大艺术系学生去北平参观写生。路过天津,应天津南开大学的邀请,徐悲鸿前往讲演。他听校长张伯苓先生谈起天津泥人张的作品栩栩如生,决定前往参观。张伯苓带他去严范孙家。严范孙热情地捧出泥人张作品两件。一件雕刻的是严范孙的父亲,一件雕刻的是严范孙的伯父。雕塑底座高约一尺八寸。像旁有桌椅,是木制的,其他都是泥塑。严先生的伯父形象蓄有胡须,戴瓜皮小帽,帽上缀有宝石,右手倚靠桌上,身穿黑色长袍马褂,神采毕现。严先生父亲的形象戴眼镜,穿背心,未留胡须,露出略有笑意的表情。两件塑像都施粉彩,色彩简洁淡雅,形神兼备,备受徐悲鸿欣赏。徐悲鸿回到南京后,便提笔写了一篇《泥人张感言》,文中写道:
    “此二卖糕者与一卖糖者,信乎写实之杰作也。其观察之精到,与其作法之敏妙,足以颉颃今日世界最大塑师… …怀此惊人绝技,而姓名尚无人闻知哉!”
    徐悲鸿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时,一天,忽然收到一个年轻人的来信,里面夹有一张作品照片,写信人是滑田友。他是江苏淮阴人,少年时随家做木工。他用写生方法雕刻了一件木雕幼儿头像。徐悲鸿看了作品照片后感到很高兴。亲自写信鼓励他努力学习,滑田友收到信后感到极大鼓舞,便带着这件木雕作品来南京见徐悲鸿,徐悲鸿热情地帮助他学习雕塑。当时,上海著名雕刻家江小鹣正在制做孙中山先生像。徐悲鸿便介绍滑田友到江小鹣处做助手。滑田友协助江小鹣完成了《孙中山像》后,就被邀请去苏州甪直镇保圣寺修理泥塑罗汉像。滑田友通过两年的摸索,掌握了雕塑的许多技法,自此决心献身于雕塑事业,
    曾竹韶由里昂美术学校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姆西亚工作室,其导师属现实主义学派艺术家。
    当年,任教于美国华盛顿大学的雕塑家滕白也应英国一大学邀请,离美赴英,一度任英皇家美术、科学、贸易学院院士。后归国,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暨南大学、北平燕京大学任教,兼搞创作、评论。1935年,他获南京中山先生塑像竞选第一名,应聘为中山文化教育馆雕塑专员,所造公私铜像多见京沪各地。
    1933年 癸酉 中华民国22年
    上海沪江大学商学院实用艺术系编辑的《滕白也雕塑绘画润例》画册出版,此画册为32开本大小。这是我国第一本近代雕塑家的个人作品专集。画集中的雕塑作品有中外知名人士像、燕京大学工人张学海头像、天女浮雕像,以及表现动物题材的家猫、家狗等作品。滕白也的作品艺术造型严谨,手法细腻,继承欧洲古典雕塑的艺术传统。
    张充仁在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学习结束后,获油画风景第一名、禽兽解剖第一名、透视学第一名、油画构图(人物)第二名、人体解剖第二名、图案构成第二名,由布鲁塞尔市长授奖。4 月15日,当时中国驻比利时使馆为他颁发“三育奖章”。
    周方白赴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学习绘画与雕塑。其间获油画二等奖、人体解剖学一等奖、透视学一等奖、雕塑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并成为比利时皇家美术学会会员。
    林达川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帝国美术学校学习油画与雕塑。
    徐悲鸿赴法举办中国近代绘画作品展览,滑田友随同前往。在徐悲鸿先生的帮助下,滑田友进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雕塑系学习。导师是法国著名雕塑家布夏。滑田友在法学习期间,与革命音乐家冼星海结为好友,并得到冼星海的很大帮助。
刘开渠在巴黎学习期间,尚未毕业就被导师朴舍留下做助手。“九一八”事变后,他忧国忧民,这年夏季,他毅然决定离开巴黎归国。9月,刘开渠回国后任教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当时,我国雕塑教学处于早期,雕塑系教员与学生总共只有10余人,教员李金发长住上海,外国教员魏达不久被辞去。刘开渠到杭州后患了伤寒,病愈后才开始教学。
    萧传玖考入东京大学艺术系,师从度边义之学习雕塑,并师从藤岛武二学习肖像画。
    廖新学赴法国勤工俭学。
    江小鹣创作《孙中山总理铜像》,连基座总高10余米,底座为圆形,直径24 米,分三级九步,每级置铜鼎4 只。雕像坐落于上海江湾上海市政府大厦北面,成为上海新区的标志性景观。
    王合内从法国尼斯国立学校毕业后进入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校雕塑系深造。
    1934年 甲戍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
    4月 徐悲鸿带着中国近代绘画展览到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展出。其间苏联著名雕塑家梅尔库洛夫(1952年逝世)以亲手制作的极为精美的列宁和托尔斯泰面模(石膏仿铜)赠送徐悲鸿。这两件面模是石膏的,经过染色后,似是青铜铸成,现陈列在徐悲鸿纪念馆内。
    秋 王朝闻、朱培钧、卢鸿基、黄新维、曾新泉等人考入国立杭州艺专学习雕塑,师从刘开渠教授。
    上海三一印刷公司出版金有成主编的大型画册《美术生活》,雕塑家江小鹣、许士骐、张辰伯等人担任特邀编辑。《美术生活》第一期发表郎鲁逊写的文章《法国1 9世纪三大雕刻家》,介绍法国著名雕刻家吕德、卡尔波和白利的艺术成就,并发表了他们的代表作品数件。
    郑可归国,在广州市勷勤大学建筑系任教,兼任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雕塑教授。
    经陆徵祥和鲁汶大学戈赛神父介绍,张充仁结识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为埃尔热创作中国题材的故事《蓝莲花》(即《丁丁在中国》)提供了无私的帮助和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两人也从此建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
    刘开渠编译《朴荷特尔的雕刻教学》,发表于《艺风》杂志上。
    台湾范文龙赴日本留学,在东京本乡绘画研究所学习素描。
    国民政府为在南京市区广场建立“孙中山大型铜像”,在全国范围内征集雕塑作品。雕塑家滕白也的设计最终入选。
    由上海现代书局印刷出版、繁花编译的《近代雕刻杰作集》出版。这是一本介绍近代西洋雕刻优秀作品的图书。
我国首部翻译介绍西洋雕塑的史书《西洋雕刻简史》(原书于1924 年出版)出版,作者为美国艺术理论家薛汉,由朱无挂翻译。
    在全国抗日运动风起云涌之际,刘开渠经艺专教员周天初的策划与介绍,为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阵亡将士做纪念碑,立于杭州西子湖畔。这是我国第一座表现抗日战争的纪念碑。碑顶树立两人立像,台座镶嵌4 块浮雕,表现爱国志士英勇抗敌和人民对殉难者哀悼的情景。
    杭州举行雕塑展览,共展出刘开渠及杭州艺专雕塑系学生的雕塑作品数十件。这是我国现代美术史上首次举办的专题性雕塑展。

    (待续)
    (本文由中国雕塑研究中心提供)

页数: 共 1/1 页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中国雕塑学会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中国雕塑学会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备案号:京ICP备12008679号 
中国雕塑学会官方微博:中国雕塑学会CSI(新浪)
微信号:china-sculp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