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斯
68 2008年中国雕塑报告

    2008年对于中国雕塑界来说是重要的一年,年内所举办的高水平的大型雕塑展览数量远多于往年。同样,具有鲜明学术指向的专题展览和个人展、雕塑学术研讨、学院毕业生展、学术出版也都成为本年度雕塑界的重要事件和热点话题而格外引人关注。
    大型展览
    2008年度最重要的大型展览是由中国雕塑学会与厦门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姿态·首届中国雕塑大展》。这是首次以“中国雕塑”命名的大型展览,首展在厦门举行并经由长春、西安、温州、上海、广州再回到北京展出并进行颁奖。展览评选出“中国雕塑终身成就奖”两名,由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和潘鹤获得;“中国雕塑史论研究奖”两名,由孙振华和殷双喜两位博士获得;“中国雕塑艺术大奖”由陈妍音、陈克、鲍海宁、吴彤、柳青五人获得;另外还评选出“中国雕塑大展评委提名奖”10人,“青年新锐奖”15人。此次雕塑大展的规模之大、展览周期之长是前所未有的,它呈现了中国雕塑界的整体实力和多元化的创作视角,并为业界的交流、学习营造了广阔的空间。在这次展览上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且直接设立奖项鼓励年轻艺术家在雕塑探索中坚定信念继续前行。
    本年度另一个大型展览活动是9月6日在长春举办的中国长春国际雕塑大会,这次大会仍在长春世界雕塑公园举行。大会包括三项内容,即主旨演讲、专题沙龙和专题展览。前两项围绕当今世界城市雕塑发展状况及业界行为规范而展开讨论。专题展览则分成八个组成部分进行展览,其中包括《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展》、《法国造型艺术展》、《韩国雕刻家作品展》等。此次大会制定了三年一届的展览周期,并正式命名为“中国长春世界雕塑大会”。这次大会的举办说明现今的雕塑展览并不是单独的展览行为,它已经发展成为集论坛、专题讨论、展览于一体的综合性学术活动。此次展览将城市雕塑的问题作为重点进行了专题研讨,使公共艺术问题与雕塑家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相联系,希望将公共艺术问题摆脱单纯的工程合同行为,而在其艺术层面上给予充分的重视。
    《“转型·建构”——2008首届广东雕塑大展》是以广东为域的地方性的大型雕塑展,展览于广东美术馆举行。这次展览展示了广东雕塑的整体气象,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广东,文化艺术以及雕塑事业发展也相当迅速。从《开荒牛》、《三羊开泰》到现今的多媒介、新型式的雕塑作品,广东老中青三代雕塑家在这次展览中集中展示了广东雕塑的实力与艺术追求。
    年内的大型展览活动还有在福建惠安举行的第五届惠安传统雕刻大赛,在山东广饶举办的第九届中国雕塑艺术节等针对传统和民间工艺的大展。
    中型展览
    在798艺术区由0工场所举办的《集》当代雕塑家提名展是以“老带新”的提名方式,由著名雕塑家李象群、隋建国、霍波洋推荐的中央美院、清华美院、鲁迅美术学院三所院校的教师和学生的作品展。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三所院校在以自己的方式完善教学体系的同时,结合现今艺术的展示和综合策划手段,将学生的个人思考与创作推向社会。在社会大的语境中检验自己,并以此得到更加广泛的批评与交流以增强他们自己的艺术信念。
    “互动时代:中国雕塑学会艺术交流中心开幕展”于2008年5月31日在艺术区拉开帷幕,展览会集了31位中国知名雕塑家的30余件作品。这些作品均体现了他们在以艺术表现时代精神的各自道路上取得的成就。而中国雕塑学会交流中心选址798当代艺术区,说明面对当代艺术的交流方式、活跃的创作气氛及市场刺激,主流的艺术机构已经开始注意并吸取其中的有益因素和经验。面对灵活多样的创作方式和展览方式,雕塑学会已经先从展览场域方面切入当代,并希望以此获得更多的交流和展示平台。
    此外《视差》、《刘海粟美术馆2008——当代雕塑邀请展》《798艺术节户外雕塑作品展》都是年内较受关注的中型学术展览。
    专题展览
    2008年12月13日由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雕塑》杂志、天津市博物馆等机构共同主办的第二回“人文平台”中国当代中青年雕塑家实验肖像作品展在天津博物馆举办。国内各大媒体和国际艺术团体对这次展览十分关注。此次展览挑选了33位国内40岁以下的青年雕塑家,以他们各自对于雕塑和肖像创作的理解和感悟为立场,每人为一位天津籍的历史人物和现当代名人塑造肖像。此次展览由殷小峰等国内名家担任艺术指导,在年轻艺术家的创作中进行引导。这次展览突破了以往对于名人肖像的模式化塑造和单一化的构图处理,允许青年艺术家们对于历史名人重新理解,并以个性化的手段和方式进行创作。这次展览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对于肖像的认识和概念有了新的诠释。
    “金属之声——中国雕塑学会学术邀请展” 是在798核心区域创意广场举办的一次专题性学术提名展。展览旨在从雕塑的角度集中探讨有关金属材料的有关问题。这次展览是一次具有特定的针对性的研究型带有交流性质的雕塑展览。
    针对金属雕塑的学术展还有在长春东北师大举办的“小型金属雕塑展”,体现了金属不仅是城市雕塑的有力材料,金属于架上雕塑创作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魅力。
    “动漫美学” 是年内的一个重要艺术现象和雕塑创作倾向。由台湾著名策展人陆蓉之策划的大型展览均体现了雕塑创作中的动漫造型倾向。一个是在月亮河当代艺术馆举办的以《源》为主题的“第一届月亮河雕塑艺术节”;另一个则是在798林大画廊所展览的《漫天动海》。“动漫美学”凸显了欢快、轻松、诙谐和年轻多彩的格调,有着浓郁的大众文化气息。这两次展览的雕塑作品均以夸张的造型、亮丽的色彩以及光滑亮泽的表面处理体现了艺术家们惊人的文本想象力和图示创造力。
    《物界2》是由唐尧策划的有着鲜明学术指向的实验性展览。它的策展理念根植于中国传统哲学,但在作品的处理手段和表现方式上针对当代。此次展览作品突出物性,将物性精神化,主动化 ,以此消解人和物质世界的既有关系,人与物仅仅都是这个世界的组成部分而已。《物界》展览于雕塑界的意义是消解了雕塑长期以来依靠人物形象和情节叙事来达到艺术表现的单纯模式,将哲学及诗性的内含表述放于首位而不单单以复杂精湛的技术作为雕塑表达的依仗。
    个展
    本年度的个人展览数量较多,且呈现出风格各异处理和不同的学术追求。这些个人展览依其内容和举办目的大概可分为回顾展、具象写实新作展、实验艺术展等三种类型。
    回顾展
    3月27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时代气度——滑田友雕塑艺术纪念暨回顾展》由中国美术馆与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主办。滑田友在中国雕塑史上的重要贡献是把中国的造型观念与西方创作手段相结合,创造出了既吸取西方雕塑造型精髓而又充满中国文化神韵的雕塑风格。此次展览展示了滑田友在法国学习及回国之后的大量作品和图片资料。
    由中央美术学院、雅昌艺术集团主办的《孙家钵雕塑展》于3月27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孙家钵先生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是滑田友先生的高足。长期以来孙先生以木雕为主要的创作媒材,追求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中的“气韵生动”和“应物象形”。 在他的作品中“完形”即“木雕”的大荒状态。由于他对于雕塑艺术的独特理解和对自身情感的尊重使得他的作品没法收入到任何的流派和体系当中,反而成就了他独到的艺术风格。他的艺术实践将艺术家的独立性放到最高,将艺术作为心物外化的过程,与此之外的东西似无瓜葛。
    年内的举行大型回顾展还有著名老雕塑家刘士铭、李维祀,其中在广州市所建的潘鹤雕塑公园是陈列展示艺术家个人作品的公共艺术园区。
    具象写实新作个展
    中国雕塑学会主办的“出纸三分:王少军作品展”和“大音希声:林岗雕塑展”7月和9月先后在北京798艺术区开幕。王少军的新作人物形象轻盈简练,着色淡然,传统中式对襟,神色暧昧,举止矜持,或张望、或冥想。林岗的作品将现代工业的机械零件重新组合,富有韵律与节奏感,渗透传统与自然的气息,追求文人画所具有的诗意与文心。这两位艺术家的作品都反映出当代雕塑向传统文化回望并转换的现代意识。
    台湾著名雕塑家李真首次大陆个展《寻找精神的空间》于4月29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是李真继2007年参加第52届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并举办个展《虚空中的能量》之后的又一次大型个展。李真的雕塑作品造型浑圆光滑,整体处理颇具禅意而不失拙趣,精简中有浑然天成的气韵之美。
    同样以具象并着色的手段进行创作并在2008年举办个展的雕塑家还有向京、李占洋、陈文令和唐勇等人。
    实验性个展
    由范迪安策划的“园林乌托邦——展望主题个展”于5月11日下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这是展望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个人展览,也是中国美术馆在奥运期间所举办的两个有关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个人大型展览之一。此次展览展出了展望自1995年以来所创作的以不锈钢为主体的四组主要作品:“不锈钢假山石园林”、“都市山水——新北京”、“万神药——搜神机系列”及在特定的空间实施艺术计划的录像装置、影像记录等。假山石系列作品的出现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展望独特艺术语言的最终形成,而他的一系列极具公共性的艺术计划也成为艺术家的个人生产介入公共生活的极好案例。
    史金淞在2008年所做的两次展览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是7月26日在站台·中国所做的名为“琰”的个展,一个是9月在798梯空间推出的“华山计划”。作为学院出身的雕塑家,史金淞没有将自己的艺术实践手段局限于雕与塑,他的一系列的实践成功地完成了使其作品由雕塑向装置转型的过程。
    2008年以实验艺术的形式举办个展的还有隋建国、包泡、苍鑫等知名艺术家等国内知名艺术家。另外,许多旅居海外的华人艺术家在今年也纷纷回国举办个展。其中有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占卜者之屋——黄永砯个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蔡国强个展及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所作的王度个展等。
    综合展
    2008年第三届北京双年展中的雕塑作品内容局限较大有较强的主导倾向性,作品多以格调优美的重复组合来营造形式意味。其中大部分与奥运主题有关,表象形式以具象写实为主。
    同样作为双年展的2008上海双年展呈现出于北京双年展不同的策展观念。展览以“快城快客”为主题,以艺术家个体于城市化进程中的感悟作为展览整体基调。其中的许多作品采用了雕塑的材料与三度空间的表达方式,以实验性的装置形式居多。
    交流性展览
    年内最具影响力的交流型展览是在中国美术馆展览的“合成时代——国际新媒体艺术展”。展出作品颇具信息时代的特征,作品多以荧屏、电动、电子智能交流的机械样式出现。此次展览的作品表现出处于电脑科技之下人们对于当下生活的体验和反省,同时以虚拟和幻想的艺术手段向世俗观念挑战。
    长青画廊举办的《升华》安尼施·卡普尔个展和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个展也是两个重量级的国际名家作品的中国展。这些交流展使得我们抛开原有的西方美术史的线性思维,以更加宽阔的视角对艺术进行探讨和追求。
    雕塑学术
    在雕塑学术及研讨方面有2008年3月15、16日“首届中国雕塑学术论坛”在北京举行。作为中国雕塑学会举办的“中国姿态”雕塑大展的学术理念和理论支持,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论坛除邀请著名的雕塑家之外还邀请了许多当今活跃的著名评论家和策展人参与讨论。这次大会的所讨论的主要问题包括梳理现当代雕塑创作的学术脉络,对当代中国雕塑的现状进行批评和对中国雕塑的发展未来提出建议。此次会议是一次雕塑的自省和在多元对话的情况下对于雕塑自身的问题做出的探讨。
    第14届“中国雕塑论坛”于9月7日下午在长春东北师范大学举行。论坛由中国工艺美术家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和《雕塑》杂志社共同主办。此次论坛以“融合·方向”为主题,探讨多学科、多国度与多种思想思潮的融合与可能。以多领域的融合促进具有新创造、新发展的现象和成果产生。此次论坛有翁剑青、高蒙等14位专家学者就各自研究关注的或宏观或微观的雕塑学术问题发言,发言稿均以论文形式征集。
     围绕雕塑而展开的学术研讨还有中国雕塑学会举办的“观念与转型:中国当代雕塑学术研讨会”等。
    毕业生展及奖学金
    《2008年全国高校雕塑专业毕业生优秀作品展》6月9日在北京世纪华侨城公共艺术节拉开帷幕。该展览由《雕塑》杂志社主办,是专门针对各大高等美术院校的毕业生的展览。有全国27所院校的120余件雕塑作品参展。此次展览设立学术奖1名,名人奖10名,优秀奖20名。名人奖是2008年首次设立,以10位在雕塑界和学术界中具有重大影响的艺术家名字命名。这次展览不但能够将年内全国高校毕业生的作品集聚在一期形成交流的平台,更可以使得名家及内人士汇聚一堂针对艺术教的问题进行更为宽泛视线的商讨。
    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雕塑学会共同主办的“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2008获奖及入围展11月30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行,并举行颁奖。该奖学金是以著名雕塑家曾竹韶名字命名的针对全国美术学院范围的与学院创作教学有关的专业奖学金。获奖作品及入围的作品共48件,作品反映了年轻学子对于不同艺术观念和创作方法的理解与追求。在雕塑的艺术语言处理方面不再局限于以往的传统泥塑模式,而是运用了更加丰富的材料和新材料,体现了年轻人对于社会变化的敏感和反应。
    公共艺术
    “2008中国杭州第三届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暨钱江新城雕塑邀请展”10月1日在杭州钱塘江畔的钱塘新城举行。此次展览仍以户外公共艺术的形式邀请了中外55位知名雕塑家参加展览并拟题为“钱潮时刻、品质之源”。此次展览既是一次学术展览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公共艺术项目。它的意义在于期望完成艺术个性与公共性这一学术命题,以文化和思想回馈社会。
    “2008百件奥运雕塑”是为了配合北京2008奥运会的举办,营造文化和谐的公共艺术环境而设立的大型公共艺术项目。44位国外艺术家与55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在奥运中心区、朝阳公园和国家大剧院等地亮相,构成了一次无国界的雕塑艺术盛会。其中,由中国雕塑学会组织的“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北京国际奥运雕塑邀请展”共邀请了全球19位著名雕塑家为北京奥运进行专题创作,极大地开阔了中国雕塑界的学术眼光,并且为北京市留下了一批国际水准的公共艺术作品。
    “汕头大学公共艺术国际论坛暨教育研讨会2008”于1月10日在汕头大学举行。此次活动是集国际论坛、教育研讨会和公共艺术节于一体的学术活动,其宗旨在于探讨现代艺术与现代设计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品牌发展过程中的角色。
    网络雕塑事件
    网络与媒体资源使得今天的艺术传播的范围扩大、聚焦集中,在能够获得更广泛的交流和宣传的同时也暴露了更加清晰的艺术与解读的问题。今年在网络上被争得面红耳赤的雕塑作品是在2008北京国际双年展上的“遮羞布事件”。雕塑作品《堆云堆雪》是著名雕塑家李象群的新作,刻画人物因裸露生殖器而在参展中被观众举报因此不得不被用布遮住雕塑的“问题部分”。作为艺术的雕塑长期以来创作与欣赏存在脱节现象,艺术在不断的破旧立新的同时,没有充分注意到艺术解读的困境。或者说艺术当中对于雕塑及艺术普及教育与学术性研究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门前的两尊雕塑今年于网上也成为争论的焦点。两件作品中一件是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申红飙于2008年创作的《蒙古汉——站》,另一件则是著名雕塑家田世信于2003年创作的《刚柔之道——老子像》。两雕塑均位于光华学院和法学院之间,光华新楼东门南、北两侧。因为体量硕大的蒙古壮汉与张口吐舌的老子迎面相对形成了离奇的情结关系,产生“视差”而使得他们得到多方面的批评与争议。
    各种传媒途径使得广大群众参评艺术,使得现今的雕塑创作不仅仅是艺术实践,更是一种社会实践。艺术需要走到更加广阔的领域中去被解读、争议和关注。
    雕塑出版
    雕塑出版方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的系刊《学院雕塑》是继《雕塑》与《中国雕塑》两本雕塑专门期刊之后的又一本专业期刊。该刊物为季刊,而与前两者不同的是,作为系内刊物的《学院雕塑》更加注重雕塑教学的探索与学院教师及学生的雕塑实践活动,为在校及学院毕业的学子们提供了展示自己艺术成果和交流的平台。
    另外,2008年新出版的雕塑学术著作还有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唐尧所著的《形而上下——关于现代后现代雕塑的哲学与诗性陈述》和中国雕塑研究中心组织出版,殷双喜主编的《走向现代:20世纪中国雕塑大事记》、《回望沧海——20世纪中国雕塑文选》(上下卷)。
    雕塑拍卖
    2008年中国雕塑学会与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协力举办了2008年艺术品拍卖会“中国当代雕塑”专场,以95%的成交率和1067万的总成交额成为2008年雕塑艺术拍卖的最高专场纪录,展示了中国当代雕塑所具有的巨大的市场潜力。这导致了国内拍卖公司开始关注雕塑艺术的拍卖,许多收藏家及收藏机构已将目光投向雕塑作品,但中国的雕塑市场仍然有待成熟和完善。
    (本文选自《中国当代艺术年鉴2008卷》,由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供稿)

页数: 共 1/1 页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中国雕塑学会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中国雕塑学会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备案号:京ICP备12008679号 
中国雕塑学会官方微博:中国雕塑学会CSI(新浪)
微信号:china-sculp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