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预告
《纵深的形——朱尚熹教学雕塑展》

     时间:2010年10月16——11月10日
    地点:重庆大学城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
    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A画廊
    主办: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   

    前言
    “技”与“神”
    “雕”与”塑”这两个字决定了技艺在这门艺术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代中国雕塑教育体系中最为完整最为经典的体系,就是具象写实技艺的传承与教授,而且,整个人类雕塑史上的绝大部分作品都可以归入这个范畴和阵营。不管是历史的原因还是中国具体现实和文化的诉求,写实教育一枝独秀的地位,决定了这一体系将始终是我们不断研究的对象和不断讨论的话题.
    在艺术观念多元化的今天。至少有两个方面的话题可以深入:一是“具象写实”概念的梳理和再命名的可能;二是“技术”除了具有的“手段”的价值,是否还有别的意义?
    H.G.布洛克在其《现代艺术哲学》中写道:
    “每一个社会都对‘现实’有着独特的理解,根据这种解释,它自然会觉得只有自己对现实的再现才是‘写实’的,其他时代或区域的再现,则是非写实的。换句话说,任何现实主义都是相对的,随着文化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因此,具象艺术之所以被过去或现在的人们看作“反映了客观现实”,并不是它本身必然是写实的,而是因为它和过去或现在用来描述现实的艺术传统相一致。所以重新认识我们今天的视觉文化并找到与之相应的表达方式,方能“写”今天之“实”,“具”现实之“象”,否则,艺术表达上的“刻舟求剑”、“缘木求鱼”就不仅仅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了。
    如果按乔治?迪基所言:“艺术品一定是某种‘人工性’的结果,传统艺术依靠技术和技艺来获得这种‘人工性’”,我们可以把这种“人工性”的获得,看作是以“技能”、“技巧”为载体的身体介入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雕塑的塑造方式完全可以被看作一种典型的“身体介入”的过程,并进而转化为一种“艺术行为”——和惯常意义的“行为艺术”不同的是:他不仅需要挑战身体和时间(持之以恒的雕塑过程绝对是对身体和意志的考验),而且还需要技巧和技能——前提是,只有把它看成某种“语言”而非“手段”时,其中新的意义才可能呈现。
    朱尚熹教授的这个展览正是从研究的角度,以自己深入的体会和经验,对具象教学的体系提出了自己的观念态度。
    展览中八十多件作品,大部分完成于教学的过程和现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示范性。从等大的学生头像到两米多高的具象人体写生创作,既规范严谨,又细腻生动,在一招一式中透出博大和醇厚,结合现场放映的教学示范影像——一个完整的雕塑基础教学研究的现场,真的让人感到厚重的传统和精湛的记忆所带给我们的坚实感!而这恰恰是川美雕塑作为中国艺术教育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所必须沉淀的气质。
    尤其令人称道的是,朱尚熹教授对“技术”的理解显然超越了手段的概念。我们已经放弃在这些作品中寻找“习作”和“创作”的区别,因为在这样一个完整的“作品链”中,分明展现的是作者成熟、自信、独到的观察方法和认识方式,技艺的呈现成为艺术家投射心灵、心无旁骛自然流淌的过程——在作品不露声色的细节塑造中,分明感受到一种经过时间所浸淫的物我对话的畅快与宁静。
    “精乎技而进乎神”——此所谓也!


 

 

页数: 共 1/1 页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中国雕塑学会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中国雕塑学会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备案号:京ICP备12008679号 
中国雕塑学会官方微博:中国雕塑学会CSI(新浪)
微信号:china-sculp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