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新闻
2019 “中国姿态——视界未来”第二届温州国际雕塑大展优秀方案展及最终入围作品名单

2019年4月21日下午,2019 “中国姿态——视界未来”第二届温州国际雕塑大展优秀方案展暨复评会议在中国雕塑学会展厅开幕。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曾成钢,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会主任、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黎明,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杨剑平,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雕塑》主编孙振华,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书记龙翔,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等参加了开幕式。

 

参加优秀方案展的作品为3月17日初评入围的31件征集作品和10件定向及特邀作品,复评工作中艺委会针对方案作品的独特性与创新性、公众审美与环保性、在地性与可实施性、耐久性与安全性等方面,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选出最终参展作品方案25件。

 

在温州的城市发展历史上,雕塑公园的首次出现标志着温州城市文化建设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黄石山公园以2017年12月举办的“中国姿态”首届温州国际雕塑大展为依托,正式更名为“中国姿态黄石山雕塑公园”。黄石山海拔三百米左右,位置正对着著名的瓯江口,山水交汇,是龙湾重要的自然景观要素所在,雕塑公园依山傍水而建,以龙湾高新区行政中心中轴线和瓯海大道为景观骨架,形成“两山为底,十字为轴,塘河为脉,绿道成网”的景观体系。雕塑公园在规划中,强调要尽量保持山地公园原始风貌,再注入雕塑的文化元素,集生态、文化、休闲、健身于一体,特殊的地理区位和文化定位具备了建设一流雕塑公园的条件。

 

“中国姿态”为名的中国雕塑大展是中国雕塑界最具影响力和学术品质的高端展览,它自2008年举办以来,每两至三年举办一次,在中国雕塑界具有非常高的学术地位,体现了中国雕塑艺术的专业性、学术性和前瞻性。在温州以“中国姿态”的标准来征集作品,前所未有地将中国雕塑公园的学术品质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中国姿态——视界未来”第二届温州国际雕塑大展延续“中国姿态”的主题,其内涵包含中国姿态、时代精神和温州印记,“中国姿态”品牌承载着雕塑界对中国雕塑梦的希冀,“视界未来”围绕“中国姿态”展开,立足科技创新视角,以开放包容的眼界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对温州来说,城市文化与艺术创作的完美交融,其内涵丰富、意义深邃,国际雕塑大展的持续举办是不断向世界展示风采的宝贵机遇。由大展形式建设的中国姿态黄石山雕塑公园正是温州生态立市、绿色惠民、建设“美丽温州”的重要举措。

 

 

 

中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时代精神需要挖掘,新的面貌需要展现,新的历史需要书写。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城市的繁荣不仅是经济的繁荣,也需要独特的城市风貌、厚重的历史人文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城市雕塑是城市发展走向美学时代的重要载体。雕塑与城市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城市雕塑不仅是公共空间的标志物,不仅有点缀、装饰城市空间的美化作用,还是传承历史文脉、提升城市文化形象的手段和凝聚文化归属感的重要象征。黄石山雕塑公园既是集中展示雕塑艺术的空间场域,更是市民休闲娱乐,提高公众审美,满足市民文化需求的场所。

 

入选的作品是最为凝练、最能概括地表现时代精神、反映城市性格的作品,即强调国际化,又突出地方性,突出温州的历史文化和地方风情,同时还针对黄石山雕塑公园独特的地理构造和特点,因地制宜选择作品。雕塑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语言、以可触摸的形体和可体验的空间维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城市居民,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精神情操,同时对提高城市知名度,形成城市的文化品牌,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增加城市的美誉度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公共雕塑有其特殊的建造规律,从构思到小稿再到放大安装,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业的要求。优秀作品方案展的目的在于对前期工作的总结和重新审定,通过小型、直观的形式检验作品,交流在作品放大制作和落地到环境中的解决方案。

 

中国雕塑学会始终致力于提高我国的雕塑水平,在公共雕塑领域始终坚持学术品质和文化担当,相信2019 “中国姿态——视界未来”第二届温州国际雕塑大展将以当代雕塑应有的姿态与品格屹立于浙南大地。中国姿态黄石山雕塑公园一定会成为彰显地域人文特色、荟萃国内外优秀雕塑作品、融合现代生态文明的璀璨明珠!

 

目前相关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

 

2019 “中国姿态——视界未来”第二届温州国际雕塑大展最终入围作品名单(按姓氏拼音排列):

1

布鲁斯·比斯利

Bruce Beasley

《相遇》

Meeting

美国

2

比利·李

Billy Lee

《汇聚》

Convergence

美国

3

卡洛琳·罗曼斯道夫

CAROLINE  RAMERSDORFER

《内心世界-连锁反应》Inner View _Interlocked Open

奥地利

4

邓善琪

《岁月·空间》

中国

5

伊莲娜·萨拉奇诺

Elena Saracino

《永恒的重生》

Eternal Rebirth

意大利

6

菲林·格奥尔基

Filin Gueorgui

《宇宙交响》

Cosmic Symphony

意大利

7

郭 骏 李怡然

《大地提手》

中国

8

何镇海

《窗里窗外》

中国

9

李象群

《莫唯》

中国

10

刘 松

《不看 不听 不说》

中国

11

马嘉铭

《城》

中国

12

绪方良信

Ogata

《未来之潮》

Currents to the Future

意大利

13

彼得·彼得罗夫

Petre PETROV

《通往未来的视界》

Vision to the Future

保加利亚

14

秦 璞

《脉动》

中国

15

施 丹

《淼》

中国

16

魏小明

《牛势》

中国

17

魏嘉杰

《钢·柔山水》

中国

18

卫 昆

《马背上的少年》

中国

19

于小平

《潮》

中国

20

于兰

《那座山》

中国

21

曾成钢

《龙马精神》

中国

22

张超

《前进》

中国

23

张广阳

《永嘉昆曲--牡丹亭》

中国

24

钟雪梅

《转》

中国

25

朱羿郎

《屹》

中国

 

页数: 共 1/1 页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中国雕塑学会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中国雕塑学会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备案号:京ICP备12008679号 
中国雕塑学会官方微博:中国雕塑学会CSI(新浪)
微信号:china-sculp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