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
50汕头大学:公共艺术国际论坛暨教育研讨会2008

    2008年1月10日至13日,由广东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倡导举办的“公共艺术国际论坛暨教育研讨会 2008”在风景如画的汕头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香港设计中心董事局主席刘小康先生、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陈育强先生、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主任张宇先生共同策划,由香港李嘉诚基金会赞助。来自国际范围相关领域的几十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其中既有来自美国的公共艺术大师丹尼斯·奥本海姆(Denn is Oppenheim)、德国的公共艺术大师克劳斯·布利(C laus Bury)、澳大利亚著名公共艺术策划人刘茵茵(Martha L iew)女士;亦有来自国内的艺术专家与学者,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包林、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赵健、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孙明、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院长杨奇瑞、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王中、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靳埭强等。
    本次活动由国际论坛、教育研讨会和公共艺术节三部分组成,其宗旨在于探讨现代艺术与现代设计在城市规划及城市品牌发展过程中所能担当的角色。并且借论坛的契机,邀集全国公共艺术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对于公共艺术教育这个新的艺术教育课题进行探讨。
    公共艺术教育是一门在国际范围内新兴的艺术学科,在国内更是刚刚起步。“公共艺术”的概念究竟应该如何界定?应该如何来确定公共艺术的审美标准?公共艺术政策应该如何制定与执行?如何平衡艺术家的创意与空间使用者的实际诉求?公共艺术教育如何规范化……凡此种种,都需要有关学者与专家在一定范围之内进行研讨。
    本次会议共进行了三天,1月11日嘉宾出席公共艺术国际论坛,12日嘉宾出席公共艺术教育研讨会,13日嘉宾考察潮汕文化资源。
    1月11日,首先举行了“公共艺术国际论坛暨教育研讨会 2008”开幕式。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著名评论家王受之等致贺词。
    开幕式后,由刘小康和陈育强联手主持的“公共艺术国际论坛”正式开始。论坛邀请了刘茵茵(Martha Liew)、杨奇瑞、孙振华、赵健、余丁、翁剑青、展望和王中对公共艺术的相关问题做了专题发言。
    此外,德国著名公共艺术家克劳斯·布利(Claus Bury)和美国著名公共艺术家丹尼斯·奥本海姆(Dennis Oppenheim)分别做了题为《公共艺术 ——如何更好地被我们理解》和《公共艺术中的材质》的演讲。他们分别用自己的作品以及欧洲、美国其他艺术家的作品,阐述了艺术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公共艺术实现的可能性等问题。
    在当日的午餐后,由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学生志愿者作引导,嘉宾在山清水秀的汕头大学校园进行了“嘉宾散步”。嘉宾对于汕头大学的周边环境、大学的环境与建筑设计以及大学的整体气氛赞不绝口。在“散步”过程中,嘉宾参观了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学生和教师作品。这些作品分布于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馆、汕头大学校园的行政楼前、大学步行街、大学综合生活区楼前草坪以及水库、荷花池等地,这些作品是“公共艺术国际论坛暨教育研讨会2008”组委会向全校征集、经过专业评选委员会评选、再由作者
制作完成的。无论在创意环节、制作材料选择环节,还是最终的制作环节,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学生与教师都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这些作品也都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肯定。由这些作品形成的汕头大学整个校园浓厚的公共艺术氛围,开启了“公共艺术国际论坛暨教育研讨会”的配套活动“公共艺术节”的历史。
    1月12日,由张宇主持的公共艺术教育研讨会如期进行。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著名香港设计师靳埭强首先介绍了长江艺与设计学院的公共艺术教育的基本状况,包括学院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成果等等。随后黄宗贤、林乐成、孙明、包林、景育民和李林琢做了专题发言。
    研讨会以后,组委会特别安排了几个小时的现场讨论时间,演讲嘉宾及到场的专家学者就两天来所探讨的公共艺术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例如,应该如何确定公共艺术的审美标准?公共艺术领域的精英主义与平民主义;作为学术研究的公共艺术与作为项目操作的公共艺术之间的矛盾与对策;如何平衡艺术家的创意与空间使用者的实际诉求;公共艺术专业是否应该仅仅针对研究生开设,本科生阶段是不是可以设置这个专业;公共艺术的决定权问题;公共艺术项目的“百分比计划”……经过热烈的讨论和激烈的辩论,大
家认为,论坛与研讨会的意义并非一定要达成共识,而是通过探讨提出更多的问题,以期对于中国公共艺术的发展、中国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公共艺术国际论坛暨教育研讨会 2008”组委会希望通过这次的会议,借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这个学术平台,汇集国际国内精英的智慧资源,争取为中国的公共艺术发展和公共艺术教育事业做出一点贡献。为了巩固本次会议的成果,推进公共艺术及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与会专家学者认为这种形式的论坛与研讨会应该
延续下去,争取推动成为定期的规律性活动。比如,每年在全国不同的院校举办一次,互通最新信息,交流近期的教学经验及成果。
    如此众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公共艺术及其教育问题,其意义当不言而喻。在中国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这次的“公共艺术国际论坛暨教育研讨会 2008”一定会引导并且推动中国公共艺术与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
 

页数: 共 1/1 页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中国雕塑学会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中国雕塑学会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备案号:京ICP备12008679号 
中国雕塑学会官方微博:中国雕塑学会CSI(新浪)
微信号:china-sculp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