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62 已知的震荡—— 詹米·皮兰萨的雕塑

呼吸

流浪者

 

    当笛卡尔阐释出“我思故我在”,或者当爱因斯坦推断E=MC2,他们能够将这些深刻且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大众能够接受的、简单明了的语句。即使只有很少的人能够深刻地理解他们精确的推论,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这些从语句中提炼的精华加入到我们的日常词汇之中。
    詹米•皮兰萨(Plensa)是一位有着巴塞罗那背景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值得人们思考。在开始对其作品本身的探讨之前,我们应该首先探讨作品的本质——即对那些或许不恰当、却有益于“雕塑”本身概念的阐释。他那些复杂的组合元素,来源于其永恒的及多元的视角。就像是笛卡尔或是爱因斯坦,他们抹去迷惑,留下了那些我们称之为“真理”的东西。
    Plensa作品哲学方面的复杂性和前瞻性或许不是这篇文章所能详述的,但我们只要考虑到他的观念关注全球,足矣。正如艺术、文学、哲学、宗教,地域风俗及不同时代对人的影响,尤其是个体与整个社会的碰撞,使他对人类历史有着非常主观的解读,然而却具有一种普遍和典型的相关性。其作品的物质形态,或许是通过追求观念而同当代雕塑方面有些许相同,然而某种自然而然的到来,使一种观念性的个人符号凸现于他的作品之中。我们需领会他的实践目的,这就是削弱作品差异性,呈现一种连贯的逻辑性。比如删减公式化的语言只留下纯粹的修辞,这些显而易见地出现于他的公共艺术作品中。考虑到自身和社会不可避免的相互影响,他决定将创作作品与之保持开放的平行态势。自从90年代以来,Plensa创作了大量的公共艺术作品并赢得广泛声誉。在1992年巴赛罗那奥运会期间,他接受委托在家乡附近设计装置作品,尽管那一时期金属切割是他工作室实践的主要内容,他仍然,并有史以来首次选择电子光束作为素材。这些作品被放置于现代化都市生活空间,而使他认识到公共艺术中最重要的元素是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尽管观者似乎感到自己被邀请参与书写作品本身,但也能够立刻感受到作品的鼓舞。
    Plensa成长于书香的氛围之中,他对于字母的抽象组合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自他孩童时期起就迷恋于无处不在的、神秘的铭文,“含糊的,黑暗的阴影,句子渐渐呈现,我吓坏了,它们就像是爬着的蜈蚣,浑身充满了音节和字母。”他的大部分铸铁作品用树脂或玻璃作为元素。从那些悬挂着的钢的帷幕,或者一些具象作品,我们能够发现简单的字母还有语句有着显著的差别。2007年Plensa在安提被毕加索美术馆的展出作品《游牧民族》NOMADE,是由单独的单词焊接成为人的模样,让人时而解读文字而又无法忽视形体本身。字母作为造型元素独立存在,而观者被邀请思索假想中的单词、语句、和浮游般一闪而过的生命的内涵。在日本,Plensa的“词”则参考了日本的传统神话、由8种颜色彩饰的作品《七位神明》SevenDeitiesofGoodFortune(2000),而他在日本的大部分公共艺术作品却是由玻璃制造而成,这显然与日本传统相去甚远。
    从以上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Plensa的正式的词汇显然经历了从抽象到具象的转换,这种变化本身就具有某种意义。艺术是社会相互作用,相互理解的催化剂,艺术的长期实践本身就具有深刻的哲学含义。或许,大尺度的作品是在公共艺术中所需要的,而就比例而言,我并不认为它只意味着物质本身,它是一种思想能及的范围。他拒绝强加于公众一种模式化的符号,这点我们可以从他的早期追寻一些足迹,他的前提是重新思考同机遇、物质、新的群体之间的关系,适当的时候加入新的文化。他最近的作品是为伦敦BBC传媒中心制作的作品《呼吸》Breathing(2005),这同样是一件灯光装置作品,却与以往的作品有很大的不同。作品意图明显,不仅仅寓意着BBC为国家民族而发声,还是为了接收那远在天际的声音。巨大的玻璃锥体由屋顶伸向穹隆,锥体内嵌文字,当观者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透视观看,会有不同的文字、语句。就这样,断裂的文字凝固了那些看不见的发散的光和气,将那些混乱的单词彼此渗透,就像是英语中声音的凝固和断裂,掷地有声,落入人们的心里。
    最后,让我们重新回到字与诗的主题。威廉杰菲WilliamJeffert曾经说过“文字是知觉的理解”,在这里或许不是十分确切,但我们确实直觉地从形式和观念中感受到什么,这得自于我们熟悉的词汇,使我们毫不迟疑地认为此即是艺术家所指,但远不是如此,他概念上的架构是通过我们通常的理解常识传达的,而艺术上采用了独一无二的艺术语言。物质自成体系,语句是思想的载体,而字母是先决条件。如果有什么能够接近其创作的中心思想,那就是哲学上物质意涵、意符、符号的双重性,依据艺术家自身的形而上学,这种“精神”是唯一的,同时是独特的,是形体内在由无生向生命的迸发。现代主义总是要被更新的理念所撼动。而Plensa正是利用了对于“撼动”本身的理解,巧妙地利用朴素的一成不变的字母,运用形式和观念的合成,让我们重新理解那些我们曾经并且一直感受的东西。
 

 

页数: 共 1/1 页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中国雕塑学会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中国雕塑学会 CHINA SCULPTURE INSTITUTE    备案号:京ICP备12008679号 
中国雕塑学会官方微博:中国雕塑学会CSI(新浪)
微信号:china-sculpture